两宋灭亡的教训,何其相似。
北宋联合金国灭辽,结果被金国所灭。
南宋联合蒙古灭金,结果被元朝所灭。
【资料图】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如果宋朝赵官家能够听从有识之士的忠告,能够明白缓冲区的重要性,拒绝联金灭辽和联蒙灭金,那么他们会避免灭亡的命运吗?
北宋人念念不忘幽云十六州,南宋人念念不忘收复三京(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但前提是你的野心要配得上你的实力,否则还是安分守己保护好自己的一步三分地比较好。
北宋如果没有联合金国灭辽国,会避免灭亡吗?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曾两次北伐,企图收复幽云十六州,结果被辽打得惨败。从此以后辽宋征战不断,直到签订了《澶渊之盟》才结束了大规模战争,相安无事长达百年。
辽国末年,女真部落不堪被辽国欺凌,愤而举兵反辽。辽国天祚帝荒淫无道,辽军腐败不堪多次被女真人以少胜多打得惨败。
政和元年(1112年),宋徽宗派大太监童贯出使辽朝,探听辽国虚实。辽国君臣对童贯大加嘲讽,说宋朝没有人才了,竟然派一个太监当使者。
童贯对辽人的嘲讽十分愤怒,坚定了他伐辽雪耻的野心。
出使辽国时,童贯遇到一个叫马植的南院大臣。马植看到辽天祚帝昏庸无道,女真人节节胜利,辽国灭亡在即,所以为了自己的后路,决定秘密投靠宋朝,向童贯献计联合女真,夹击辽国。
联合金国夹击辽国的计划遭到了许多宋朝大臣的反对,比如太宰郑居中,枢密院执政邓洵武等,还有一个叫安尧臣小民。
他们的意见基本上是既然与辽国结盟,那就不可违背盟约,不可趁火打劫。一旦开战,胜负难料,很可能会被敌人看穿北宋的虚实,招致灾祸。
邓洵武熟悉军事,更是劝阻宋徽宗说当年宋太祖时期曾两次北伐都没有成功收复幽云十六州,更何况现在军力不如当年。如今国家财政匮乏,河北边军百年没有战事,训练废弛,工事年久失修,怎么可能获胜呢?他更进一步说,既然金国强大辽国弱小,那就不应该兼并弱小,而与强国为邻,这不是好事!
与金国相邻的高丽深知女真人的战斗力之强悍,所以派使者出使北宋,劝阻宋徽宗:辽国是兄弟之国,留着可以作为北宋的屏障,保卫河北边境的安宁。而金国是虎狼之国,与它交往没有好下场。
一开始宋徽宗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但很快就在童贯和宰相王黼的鼓动下出兵伐辽。
辽国使者出使宋军大营,苦苦哀求,说如果北宋为了一时的贪欲而背弃百年的盟好而与豺狼为邻,那么必将招致日后的灾祸。但童贯根本不听,将辽国使者赶走。
童贯和种师道、刘延庆都是在陕西与西夏常年作战、拥有战斗经验的将领,他们伐辽的时候带领的都是宋军精锐西军。但即使是宋军精锐,在辽国残军的进攻下竟然一败涂地。
尤其是刘延庆率领十万大军,先是被辽军击败,关闭营垒不敢再战。辽军四处燃起篝火,高举火把呐喊,虚张声势假装要进攻,刘延庆吓破了胆,烧营南逃。十万宋军不敢作战,自相践踏,死者不绝于路百余里,宋朝自宋神宗时所积蓄的军资丧失殆尽。
此战后,宋军的虚弱本质被金国看的一清二楚,在此后的交往中对宋朝使者态度十分傲慢和强硬。也许就在那时起,金国就有了灭宋之心。
北宋利欲熏心,趁辽国被金兵攻的时候趁火打劫,结果却是拆除了藩篱,与虎狼直接对决。
回到我们的问题,如果北宋没有联合金国灭亡辽国,还会灭亡吗?
答案大概率还是会的,但可能会晚几年。
当时金国刚刚兴起,军力强大,十几年内竟然灭亡了强大的辽国。金国在灭亡了辽国,消化了胜利战果之后,从辽国降臣口中得知北宋的繁华,生出南下牧马的觊觎之心。
金国消灭了辽国,占据了幽云十六州而与北宋接壤,那么就是当年辽国与宋朝的旧有边境,两国之间没有缓冲区。
如果金兵先派少部分兵力南下攻打北宋,如果遭到顽强抵抗,金兵自然会停止进攻北宋,而与北宋议和,签订盟约。
但如果宋军一触即溃,那么繁华的北宋在金兵眼里就是鱼肉,任人宰割。
不过以当时北宋在河北、山西的军力,根本挡不住金兵的进攻。
如果此时北宋君臣脑子清醒,能够认识到金国的威胁,大力发展军备,比如整顿河北军马,加强训练,修筑工事,疏浚河塘,为阻止金兵南下积极准备。
即使金兵南下,也会遭到重重阻力,甚至重演辽军抵达澶州而被宋军阻挡的一幕。
南宋如果没有联合蒙古灭金国,会避免灭亡吗?
有人认为南宋君臣没有吸取北宋亡国的教训,依然采取了联合蒙古攻打金国的战略,结果导致它与蒙古(后来的元朝)接壤,继而被灭亡,重蹈北宋的覆辙。
其实不然。
当蒙古兴起之后不断攻打金国,金国丧师失地,南宋通过各种途径已经对此有了了解。
许多南宋大臣对于新兴的蒙古不断攻打金国,表达了忧虑。
如大臣余端礼、卫泾等人就指出如果蒙古不断强大,必将南下灭金,而到那时南宋就危险了,“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
他们甚至清醒的直接指出,现在的金国就好比是当年辽国末年,而蒙古则是兴起的金国。
针对这种局面,南宋文武百官分成有两派意见,一是联合金国,以金国为屏障,抵御蒙古,尽可能的为南宋战备拖延时间;
如大臣乔行简认为,虽然金国是世仇,但不能被仇恨蒙蔽双眼,而应该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应该继续向金国送岁币,以支持其抵抗蒙古,作为南宋的屏障。
二是应趁此机会联合蒙古灭亡金朝,一来可以雪靖康之耻,振奋宋人精神,二来可以北上扩展地盘,为抵抗蒙古南下增加缓冲区。
如大臣真德秀等人,这些人是一群愤青,认为金国与南宋有不共戴天之仇,趁蒙古攻打金国之时,停止输纳岁币,并派兵北上,收复失地,雪靖康之耻。
1214年金国放弃华北迁都开封,南宋认为金国已经彻底衰落了,因此拒绝再输纳岁币。这是非常短视的行为,让金国找到了伐宋的借口。两国在江淮、京湖、四川爆发了多年的激战。
金国损失惨重,“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而南宋的损失比金国更多,两年后被迫又恢复了送岁币。
金宋两国激战多年,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白白死伤了大批的精锐军队。
山峰上之战后,金国最后的主力被消灭,灭亡进入倒计时。金哀宗竟然还打着进入四川的迷梦,结果金宋再次爆发战争。
金哀宗又派使者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南宋停战,可惜为时已晚,此时的金国对南宋来说已经完全没有屏障的作用和意义了。
南宋名将孟珙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金国灭亡在即,应该联合蒙古灭金,然后尽可能拖延南宋与蒙古爆发战争的时间。
绍定六年(1233年)孟珙率军2万运粮30万石北上,在蔡州城下与蒙军会师。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克蔡州,金国灭亡。
坦白说,在联合蒙古灭金,还是支持金国抵抗蒙古的问题上,南宋两派大臣说的都有道理,但停止输纳岁币却是短视行为。当然金国也是利令智昏,在被蒙古步步侵逼的情况下,竟然想出了夺取南宋淮南之地和物资,作为被蒙古攻取北方损失土地的补偿。其结果当然是两败俱伤。
南宋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边境部署重兵,严防金兵进犯,但同时继续向金国输送岁币,供给其钱粮,让金国有持续作战的能力。
至于金国能抵抗多久,那就听天由命了。总之,一定要拖延金国灭亡的时间,为即将到来的宋蒙大战做好充足的战备。
正如南宋有识之士指出的那样“习安者易制,崛起者难驯”、“金亡,更生新敌,尤为可虑。”、“金灭,(蒙古)无厌,将及我矣。”
金国灭亡了,下一个就轮到南宋了。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